潮新闻客户端 陈国章
看过《射雕英雄传》的人,都熟悉“老顽童”周伯通,金庸大师把这个人物,刻画得淋漓尽致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我挺喜欢“老顽童”的。
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。言语风趣幽默,举止天真烂漫,游走江湖,无忧无虑,该吃就吃,该玩就玩;喜爱接受新生事物,只要碰到有什么新式武功,不管是谁,都会虚心学习,他可以以欧阳蜂为师,可以与晚辈郭靖结拜兄弟,可以向杨康学习武艺;从不与人争名夺利,看似吊儿郎当,其实武功盖世;逍遥自在,快快乐乐,心灵比较干净。
思维往前拓展,想象一下,周伯通在小时候也一定是个“小玩童”,从小到老,只是容颜的改变,“玩心”未变。
人到一定年龄,感叹得最多的是:时间过得太快,还没享受够童年的快乐,转眼人生已过大半。感叹中夹着遗憾。
可这一切,谁也无法抗拒。如是,我们不妨尝试一下,让自己曾经躁动过、焦虑过的心,静一静,感受童年时代的味道,回到见山是山,看水是水的纯净,再不去惦记山下的矿藏,水中的鱼虾。
秋阳灿烂菊花黄。翻阅人生成长的书本,发现再精彩的一页,不是好奇的少年,苦涩的青年,求索的中年,而是快乐的童年。让我们找回童年的趣事,回归童年的天真!
(一)放牛娃
我家饲养的耕牛,是全村最高大的一头,这头牛,原来是我家的私有财产,在农业高级合作社成立时,牛的产权归集体所有,但仍由我家饲养,我们全家人都很爱护它。
大概在七、八岁的时候,父亲带着我去放牛,他在田间劳作,我在田边、地头或小坑、小溪里放牛,起初,心里有点害怕,遇到情况即刻大呼父亲,父亲马上放下手头的农活,跑过来帮我处理,短短十多天的工夫,就没有恐惧心理了,父亲也觉得我可以独立放牛,遂把放牛的活儿交给了我。
渐渐地,我和牛产生了感情,牛也确实很有灵性。
每次去牛棚牵牛时,它总会昂着头,朝我看看,哞、哞地叫几声,像是与我在打招呼。
水牛很高大,小孩子根本勾不到盘在牛斗上的牛绳、想解开牛绳,只要大声对它喊“低头、低头”,它就会把头低下来,这样,就可以解开盘在牛头上的牛绳,牵着它去外面吃草、喝水。进入牛棚前,喊“低头、低头”,它又会低头,盘好牛绳后,主动地走入牛棚。有时在牛蹄的缝隙中,会嵌入一些石子、藤条之类的杂物,只要用手拍打一下那只脚,喊几声“脚、脚”,它会乖乖地抬起那只脚,让你轻松的取出杂物。
在放牛回家路上,我总喜欢“借坡上牛”,骑在牛背上,牛也很顺从,走得很平稳,从来不会狂奔,有时候也会小跑,似乎与我逗着玩,让我开心。
公园里,放牛娃雕塑。CFP。
那个年代,不用说人很苦,牛都会特别累,在农忙时,牛要耕田,在农闲时,牛还得牵去踏窑泥。
我们村,叫大田门口的地方,有一爿砖窑厂。制作砖瓦,泥坯很讲究,先挖一个很大的泥池,把取自田里深层的泥土,倒入池中,用耕牛,在泥池中不断来回踩踏,泥达到一定的柔度和韧度,再去制作砖、瓦,这就叫踏窑泥(那时没有机械轧泥)。踏窑泥这活,对牛的消耗、损伤都很大。我家饲养的牛,体大力壮,经常被借去踏窑泥。
有天晩上,记忆中,有位姓郭的烧窑师傅,好像是一个东阳人。向我父亲借用耕牛,准备第二天去踏窑泥。父亲是个爽快人,每次都会答应了他。我很讨厌这个人,倒不是这个人坏,而是他经常借用我家的牛,去踏窑泥。牛虽然是集体的,踏窑泥的报酬也归集体,但我还是很心疼自养的牛。晚上睡觉时,就暗暗地盘算着,用什么方法,不让他牵走水牛。
第二天,天刚发亮,我就偷偷地起床,避开家人,把牛牵到外面,心想,不能离村太近,以防被家人和烧窑师傅找到。一直赶呀赶,穿过几个田畈,把牛赶到田鸡印,这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山坡,离村足足有六、七里路,
这时候,虽然太阳快要升起了,但田畈里,还是看不到人影,非常寂静。田里的虫鸣,林中的鸟叫,显得格外凄凉,听起来有点害怕。我胆怯了,就不断地靠近水牛,牛真的很有灵性,当我靠近它时,它会抬头伸出舌头,舔舔我的衣服,好像在告诉我,别怕,它会保护我的。
大约过了个把钟头,有几个赶早工的人出现了,看到我,非常惊讶,对我说,嘎小的一个孩子,(嘎:老家方言,这么的意思)嘎早,到嘎偏僻地方放牛,快丢(点)好回家了,你父母要急煞格(急死的)。见到有人,胆子大起来了,也不当一回事。
太阳已经升得很高,家里的人找遍前畈、后畈,外畈、里畈,村庄附近的各个地方,就是不见我和牛的踪影。烧窑师傅见不到牛,等不及,就去借其他的耕牛了,父母急得团团转。
这时,我骑着水牛,大摇大摆地出现在父母面前,见到父母亲,一骨碌地溜下牛背。母亲又气恼又惊喜,骂着:侬个讨债格(你个淘气包),伢寻煞脚(我们找你找得人都快急死了),准备教训我一顿。见状,我嘟弄着嘴,回了一句:我就是不让牛去踏窑泥。母亲听到这句话,卟嗤一声笑了出来,扬起的手也放下了。
母亲气恼中带着爱怜,对我说,早饭汤罐里蒸粒喀(指灶锅旁边容器里蒸着),好开(去)吃啦,我连忙奔向灶台,狼吞虎咽地吃了早饭,又匆匆跑到外面,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去了。
没过几天,烧窑师傅又来借牛踏窑泥,他刚把牛从牛棚里牵出,被我发现,就冲了上去,拽着牛绳,死活不肯让他牵走,父亲虎着脸走过来,掰开我的手,抱住我,让他牵走水牛,我挣脱了父亲,哭哭啼啼,一路跟随,看到他将牛牵入泥池中,又用竹梢抽打时,我会毫不犹豫捧起地上的碎石,砸他的人,这一招非常见效,因为制砖瓦的泥坯,是容不得有碎石的,否则整池泥坯都会报废(后来听大人说的,才知道这么一回事)。他又不好打我,毫无办法,只得把牛归还给我。
从此以后,我家的耕牛,就再也没有去踏窑泥。
(二)搅渔塘
我们的村庄比较大,有十五个生产队,农田很多,畈与畈之间的农田中,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水塘。有冯家塘、蔡家塘、绍世塘、畚斗丘塘后畈塘……为各个生产队所有。这些水塘基本上作灌溉之用,少数会种藕或养鱼。
在中央大路,有个雨厰,是供田间劳作或路过的人休息、避雨用的,它的两边有两囗水塘,一囗种藕,一囗养鱼。
在早稻即将开镰时节,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,与小伙伴生根、祖昌一起玩耍,我随口说了,那囗水塘里有养鱼,要不我们一起去抲鱼?他们俩异口同声说,开(去)。于是,三个人立即动身,也没带任何渔具,光脚赤膊,火急火燎奔向水塘。当时,抲鱼是好奇,玩水是真的。到了水塘,就卟嗵、卟嗵跳进水里。
身体浮在水中,双手不停划水,双脚不断地拍打水面,土话称“打浮排”(狗跑式的泳姿)。池塘不大,水也不是很深,几个来回下来,塘底的泥土泛上水面,一塘清水被我们搅得非常混浊。水中缺氧,池中的胖头鱼、花鲢鱼,蹦蹦哒哒往上窜,比现在的喷泉还要好看。鱼蹦哒得越厉害,我们浮排打得越起劲,嘻嘻哈哈,无所顾忌,玩得开心极了。
鱼塘。资料图。CFP。
突然,蹦哒得很高的一条胖头鱼,落在岸上,靠近岸边的生根,眼疾手快,跑上岸,按住那条鱼,把他藏了起来。起身时,远远看见有个人,朝我们走来。生根定晴一看,吓了一跳,非常慌张地叫着,赶快上岸,某某人来了。一听是这个人,我们都吓得不轻,赶紧上岸,猫腰前行,快速离开水塘,躲进稻田中央。心想,如果被他发现偷鱼,轻则打骂,重则还会牵连整个家庭,那个年代,小偷小盗集体财产,弄得家破人亡的悲剧,在我村曾发生过。当时,心里很怕,连粗气都不敢喘。
庆幸的是,那人停留的时间不长,在水塘边的几丘田里,捺好田缺就走了(不让田里水往外流)。看看那人已走远,我们就从稻丛中钻出来,身上被锋利的稻叶,划出了一道道血痕。
回到家,母亲问我身上的血痕是怎么弄的,我又不敢说出真相,谎说是去田里,挖泥鳅弄的,转身跑到外面,找小伙伴做挑棒的游戏。
(三)拗桕籽
村庄的西边,石塔头,有一片桕树林,树木高大,枝繁叶茂,果实成球形状,外面白色的一层叫桕脂,是制造蜡烛和肥皂的原料,里层果实可榨油,叶子可作染料,树皮可入药。是村集体的经济林,在大炼钢铁的时代,这片经济林遭砍伐,只剩下几株零零星星桕树。
上小学时候,没有别的欲望,最大的愿望,就是拥有一个铅笔盒,里面装一把削笔刀、一块橡皮、几支彩色铅笔。而家里是不可能给你零花钱买这些的,咋办?思来想去,想出一个点子,上山拗(采摘)桕籽,拿到供销合作社去卖,卖出来的钱,再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一天下午,在放学回家的路上,约了平时要好的三个小伙伴,拿着砍柴刀,拎着蔑斗篮(竹编容器),去石塔头拗桕籽。一路小跑,到达桕树底下,傻眼了,看看这么高大的桕树,又没有专门的工具,根本无从下手,愣愣的,不知所措。
桕树。
儿童时期,往往是一种单向的思维,一心想着当初的目标,不会顾及其他。便灵机一动,对小伙伴说,我们爬上桕树,把树枝砍下来,落到地上再采摘。
徒手攀爬这么高大的桕树,是一种高危险的行为,砍掉树枝,来年又会欠收。真是顽劣、冲动,无知无畏。
爬树,对我们来说,不是难事,还觉得很爽。每人爬上一株桕树,双脚踮在较粗的树枝,一只手拉着枝条,身体斜跨,哔哩㕷啦,砍了起来。人像猴子一样灵活,一个方向砍得差不多了,双手抓着高点树枝,双脚悬空,飘荡到另一个方向,继续砍。一会儿功夫,地上落了一大片,看看差不多了,就下树采摘。
我们非常专注地拗着桕籽。这时候,有位长得五大三粗的人,路过这里,声大如雷,手里拿着麻绳,朝我们小跑过来,怒吼着:“阿给要惹弄咯(是谁让你们砍的),吊起来(把人用绳捆绑起来),要惹吃顿柴糕粒(用棍棒拷打一顿)。”
突如其来的吼声,气势汹汹的驾式,吓得我们四散奔逃,但他并没有追赶,我们跑得远远的,注视着,他究竟会把我们怎样?
这个人把我们赶跑后,慢慢整理着地上的树枝,用手里的绳索,捆扎了两大捆,若无其事地挑走了。估计那个人也不在乎桕籽,看重的是树枝。
待到他走远了,我们又回到桕树下,捡着洒落在地上的桕籽。
树枝从高处坠落,再经他捆扎折腾,大部分桕籽,已洒落地上,我们各自捡了满满的的一篮。想着自己的愿望,忘记了刚才的恐惧,开开心心地回家了……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